韓國什么香煙是混合煙草?答案你想不到!你知道嗎?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!首先第一種就是日本的尼古丁......
2023-03-07 17
香煙燒什么好喝呢?下面就給大家介紹幾款好喝的香煙,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。第一款就是利群,這款香煙的價格在20元左右,口感非常好,煙氣比較柔和,適合女性朋友抽。第二款就是芙蓉王,這款香煙的價格在60元左右,口感比較清淡,適合男士抽。第三款就是黃鶴樓,這款香煙的價格在1000元左右,口感非常醇厚,適合老煙民抽。最后一款就是中華香煙,這款香煙的價格在200元左右,口感比較濃郁,適合男士抽。
中華煙復刻版燒紙的意思就是這是這個香煙的品牌。
這個真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?你要問一下廠商,知道
11月24日19時49分許,烏魯木齊市天山區吉祥苑小區一高層住宅樓發生火災,造成10人死亡、9人受傷。接到報警后,烏魯木齊市消防救援支隊第一時間趕赴現場處置,急救、應急、公安等力量迅速到現場開展救援行動。新疆自治區黨委、政府主要領導和烏魯木齊市委、政府主要負責同志立即趕赴現場指揮處置工作。22時35分許,現場明火被撲滅。傷者均因吸入有毒煙氣緊急送往醫院救治,10人經搶救無效死亡;9人為中度吸入性肺損傷,生命體征平穩,無生命危險。
每一次高層建筑火災,所有在場的人都會看到大火“以肉眼可見的速度”爬上樓!極其恐怖......為啥高樓著火,會那么快燒到頂呢?
消防員做過一個實驗:一座30層高,約100米的建筑,在無阻擋的情況下,煙氣從一樓到頂樓,只需30秒!
之所以燒得這么快,正是因為“煙囪效應”!
煙囪效應的概念是:戶內空氣沿著有垂直坡度的空間上升或下降,造成空氣加強對流的現象。比如爐子工作時產生的熱空氣,會在煙囪內快速上升并離開,接下來,煙囪底部周圍的空氣,會被快速抽入火爐中,從而讓火爐的火更猛烈。
大樓中能當“煙囪”的可真不少,各種豎向的管道井、中庭,甚至是墻外保溫層與玻璃幕墻之間的縫隙,都會幫助煙火高速蔓延,形成“煙囪效應”。
知道了“煙囪效應”那么,如果遇到樓層著火,我們到底該怎么躲避“煙囪效應”和火災的威脅呢?為了生命財產安全著想,高層住宅的物業和業主們,一定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:
建議在家中安裝獨立式感煙火災報警器
安裝獨立式感煙火災報警器,能便于早點發現火災,從而能夠采取滅火和自救措施。
隨手關上防火門
對于防煙樓梯間來說,防火門關上才能防煙,隨手關上防火門,別讓防火門成為“擺設”。
禁止樓梯間、樓道堆積雜物
樓梯間、樓道是火災發生后用于人員疏散的安全出口,堵塞樓梯間與樓道無異于阻斷逃生通道。
管道井、電纜井要按照規定實施封堵
管道井、電纜井要按照相關規定進行嚴密封堵,禁止在井內堆放雜物,一旦起火極易造成快速蔓延。
室內消防設施器材要保證完好有用
物業等相關管理部門要特別加強消防設施器材的日常管理,確保消火栓、消防應急照明等完好有用,滅火器配備到位, 做好檢查巡查。
冷靜,看清情況再逃跑!平時工作生活的地方,要牢記緊急出口、安全通道、防火樓 梯的具體位置,一旦發生火災時,可通過這些出口、通道、樓梯撤出火場,進行應急避難。 樓層著火時先要探明情況:著火樓層、火勢大小、可利用的逃生條件、疏散通道、安全出口、避難層避難間位置 ...... 心中有數再撤離。
小火快跑 濃煙關門
小火就是逃生路線還沒有被烈火濃煙封堵,溫度較低、煙氣濃度不大。這個時候你要立即逃生!如果起火點在上方,請往下疏散逃生,盡量不要待在屋內,以防火災蔓延或遭遇爆炸等其他險境。如果起火點在本層或在下方,應先用手背觸碰門把手,若門把手已經發燙,不要貿然開門,應在室內等待救援;或者開門時發現有毒煙氣已經充斥電梯間和樓梯間,甚至火已燒至家門,此時也不要貿然出門逃生。如果發現有濃煙從樓下冒上來,表示下方發生火災,是一個比較危險的環境。當評估不能安全穿越時,我們應該選擇在目前的樓層關門避難,而不是往上或往下跑。切記,關上房門,用濕毛巾封堵門縫,如果可以,用水澆在已著火或發燙的門窗上,降低溫度,并迅速撥打119等待救援!
電梯千萬別乘坐 “煙筒效應”躲不過
鋼制材料不防火(普通45號鋼變形的溫度是400度),變形墜落還卡殼?上不去,下不來,還有致命的“煙囪效應”!電梯千萬別乘坐!
跳樓自救講方法 萬不得已別冒險
不要盲目跳樓,若住在二層樓,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,可利用疏散樓梯、陽臺、排水管等逃生,或把床單、被套撕成條狀連成繩索順繩滑下,或下到未著火的樓層脫離險境;如果被困在三層以上,千萬不要急于跳樓,等待消防器氣墊的到來。消防氣墊僅用于消防隊緊急救援跳樓逃生時,可以起到緩沖作用,但這緩沖作用也是有限的,這是最后的辦法,若非萬不得已,絕對不要靠跳樓逃生! 記住,你不是超人,逃命不要飛檐走壁!
切記:著火第一時間撥打 119說明詳細地址!少大力叫“救命”節省體力,以免吸入濃煙中毒!想盡辦法讓消防員找到你 白天用色彩明亮的衣物等標識,夜晚用手電筒、手機閃光,窗口晃動。
一審:徐銘晨
二審:丁居聰
相關文章